2018年1月25日,
重慶市城鄉建委組織召開裝配式建筑政策標準宣貫培訓會,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7﹞185號)文件精神,深化對裝配式建筑的認識,提升實施能力和相關標準實施效果。市城鄉建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董勇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城鄉建委相關處室和直屬單位、各區縣城鄉建委(建設局)及我市建設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共計220余人參加會議。
董勇總工程師在會上強調,一是要深刻認識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意義。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設領域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中央城市工作會提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國務院專門出臺了指導意見,市政府出臺了實施意見。務必站在講政治,講紀律的高度,結合在建設領域落實市委五屆三次全會“8+3”戰略行動計劃,以智能化為引領、以裝配式建筑為抓手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二是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我市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推進情況不理想,還存在強制措施不夠、激勵政策不夠、典型示范不夠、產業配套不夠、實施能力不夠、觀念意識不夠等實際問題,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形成成熟理論再指導實踐。三是要做好做實下一步工作。要用足用夠建委內部各項政策,用好用活上位各項政策,積極爭取其他部門政策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要盡快編制完成裝配式建筑發展專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服務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以提升質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為目標,積極穩妥推動建筑產品質量、建筑企業、建筑工人、建設管理模式轉型升級。
會上,市城鄉建委科教處張國慶處長介紹了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和我市發展情況,結合市政府實施意見,解讀了我市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思路、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明確了2018年重點工作。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東衛、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鋼結構研究所所長王喆、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謝厚禮、市質監總站總工辦主任谷軍對有關標準、規定進行了詳細解讀,重慶中科大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劍、北京數字營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星宇、渝隆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陶遂結合工程實踐進行了經驗交流。下一步市城鄉建委還將進一步對我市開發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行業各方開展專項培訓,為2018年3月1日起在我市裝配式建筑重點發展區域的政府投資項目和市政設施項目強制推行裝配式建筑,其他發展區域啟動實施
裝配式建筑做好準備。
《意見》要求,我市按照分區推進、逐步推廣的原則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及現代木結構建筑。其中,主城各區及涪陵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榮昌區為重點發展區域,萬州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為積極發展區域,其他區縣為鼓勵發展區域。重點發展區域應從今年3月1日起,在四種指定項目中使用裝配式建筑或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所謂裝配式建筑,就像用“搭積木”的方式蓋房子。這種新型建筑的大量構件在車間生產加工完成后,運到工地上進行組裝拼接,不僅能讓樓房建造得更加便捷,而且節能環保。
在重點發展區域,應該使用裝配式建筑或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四類項目分別是: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建筑工程項目;裝配式建筑發展專業規劃中的建筑工程項目;噪聲敏感區域的建筑工程項目;橋梁、綜合管廊、人行天橋等市政設施工程項目。
除了重點發展區域外,積極發展區域從2019年1月1日起,鼓勵發展區域從2020年1月1日起,修建上述四種指定項目時也要強推裝配式建筑或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意見》明確提出,我市將力爭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初步形成與裝配式建筑發展相適應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產品體系和監管體系;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培育形成千億級建筑工業集群和技術先進、配套完善的現代建筑產業體系。
不僅如此,《意見》還要求,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的新型墻體材料,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